查看原文
其他

七问拜腾戴雷:加入新造车军团的底气来自哪里?

马文 42号车库 2019-08-12


先是 CES,后是北京车展,拜腾 BYTON Concept 的每次亮相都会引发很多讨论。


这款车的话题性太强了,49 寸的中控屏、方向盘触控屏(Driver Tablet)、人脸 & 手势识别、原木地板……


同时,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外形设计。



我们在视频平台发了大屏交互的体验视频,很短时间内播放量就超过了 20 多万,比较多的评论是对大屏好奇和不解。


  • 大屏是不是影响视线?

  • 安全气囊怎么安装?

  • 屏幕亮度会不会分散夜间行车的注意力?

  • 转向的时候如何辨别方向盘回正的位置?

  • 语音和手势交互准确度会不会不够高?


这是来自大屏的五大问题。目前的体验感受是:


  • 中控台的位置更低,屏幕靠近挡风玻璃,视线上没有遮挡。

  • 安全气囊位于方向盘上 BYTON logo 的下方。

  • 亮度可以调节,实际驾驶还需继续评测。

  • 最后两个问题已反馈给拜腾厂商。


不过,每个看过拜腾实车的朋友都承认,这是新造车公司里原型车完成得最好的一家。


但在产品细节之外,我们更关心的是毕福康和戴雷,两位德国籍高管创办了一家深耕中国市场的新造车公司,这件事儿到底能不能成?


下面是拜腾总裁戴雷的释疑,Enjoy。




谈融资


关于融资,李斌和沈晖的观点是造车门槛落在 200 亿人民币,何小鹏认为还“远远不够”,李想的车和家累计融了 57.55 亿说“现金储备非常充足”。显然大家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,下面是戴雷的观点。


“是不是需要花费一百亿两百亿并不是最重要的,造车肯定具有很高的资金门槛,是不可能用有很少的资金去完成的。创业公司与传统大公司最大的不同在于,创业公司必须认真考虑怎样花钱,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撑我们的发展,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。


另外,我们要分清楚,做一个入门级或者中端产品,与做一个高档产品的投入不一样。比如一款宝马,从立项开始到最终量产需要花多少钱?


我们的团队很清楚,所以别人花一百我可能只需要花七十就意味着成功。一定要合理地花钱,有节约意识,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非常重要。


拿拜腾来说,我们如何控制研发成本?这需要很严格的预算管理。


比如,我们一般的中大型 SUV 车重能达到 2.1 吨,如果想达到高配版续航里程 520 公里、入门级达到 400 公里这个标准,就必须轻量化,所以我们在车身选材上是下了功夫的。


(BYTON Concept)车身 80% 选用了钢结构,20% 采用铝质结构,这样我们能实现让成本与性能达到一个最好的平衡,这种例子还有很多。


再比如,我们做新能源车,不一定要所有的东西都需要重新去研发,因为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可以直接用,这样也能做到合理的节约成本。我们真正需要重新去研发的地方,例如共享全面屏(49 寸那款…)、驾驶员触控屏,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投入。


我想说的是,拜腾的供应链布局也已经基本完成,我们对自己的产品非常有信心,可以达到这样的一个价格定位。”


谈政策


中国汽车行业关税降低、股比限制开放几成定局,这个政策受益最大的自然是现金流长期踩在钢丝上、与中国各地方政府就建厂斡旋已久的特斯拉。相对的,特斯拉进来的越快,竞对的压力也就越大,尤其是这些尚未形成一定体量的新造车军团。


“关于股比开放,我觉得中国品牌不用怕任何国际性竞争,因为很多中国品牌已经与国际化接轨,比如无人驾驶、车联网技术等方面,很多中国品牌实际上已经做到了领先,所以我觉得开放是个好事情。


对于拜腾自身来说,我们这段时间也一直在和发改委、工信部沟通,大家对我们的产品比较认可。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核心技术,有自己的产业链和布局,最重要的是我们是一家根植中国的创业公司。另外,我们的资质申请工作已经做了很多准备,我们也会在四月份开始生产第一批样车,我相信,我们能够按照进度实现我们的量产。”


谈产品


直说吧,49 寸的中控…都不能叫中控了,49 寸的车载大屏,产品逻辑是什么?


“为什么坚持做这么大的共享全面屏,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吧。


我相信大家现在都不经常用传统汽车的导航系统,因为不如手机方便、精准。但是手机屏幕很小,即使放在中间,看的也不清楚,而且操作很不安全,因为总需要看一眼手机。所以我们在共享全面屏上放一个非常完美的 3D 地图,通过驾驶员触控屏就能实现目的地的输入,这绝对是最方便的。


另外,我还想在解释一下我们共享全面屏的设计理念,一个是安全、一个是好用,在未来无人驾驶的情境下,共享全面屏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,我相信这个肯定是代表未来,但是我觉得大家不用对这种趋势有误解。单一的大屏没什么意义,智能化的内容与交互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

问题还没完,拜腾 Concept 还有两块供后排乘客使用的屏,尺寸规格也不算小,是吃准消费电子行业未来几年会出现屏幕产能过剩了吗?


“市场上的车后排的屏幕使用率低的原因在于,没有能让大家去接受的设计,给用户良好的体验感受。就像我刚才说的,单纯的给后排安装一块屏幕非常容易实现,困难的是要给这块屏创造使用价值,随着共享时代的来临,后排屏幕的需求会越来越高。我们肯定会选择一种路线,让这个屏幕拥有更多的价值。”


谈一汽


4 月 20 日,一汽签了拜腾汽车 B 轮战略投资的框架合作协议,这也是第一次国有车企注资 & 合作新造车企业。


“我觉得这对拜腾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,他们参与我们的 B 轮融资,也完全接受我们作为创业公司的发展模式与理念,我们感觉很自豪。另外,一汽跟我们很有共鸣,这个很重要,有共同语言、共同价值观、共同的想法、互相尊重,一起去做一些事情,肯定是有 1+1>2 的结果。我觉得双方合作的想象空间非常大,研发、营销等一些方面都会合作,但不会影响我们自身的发展规划。


谈产品规划


蔚来威马都是每年推一款新车的速度长跑式推进,车和家目前是两款产品,一款 7 座全尺寸 SUV、一款面向网约车场景的 2B 车型,拜腾呢?


“拜腾首款车型会在明年的下半年上市,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在南京工厂制造第一批样车,而且南京工厂的试车车间已经完工,预计在今年的九、十月份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。


另外,在今年六月份的 CES Asia 拜腾将发布第二款概念车,是一款轿车的概念车,大概会跟特斯拉 Model S 或宝马 5 系竞争。第二款概念车量产时我们会开始应用 L4 无人驾驶技术,量产时间会在 2021 年。


第三款车是我们也非常看好的七座 MPV,可能是最接近丰田的 Alphard 这个级别,是一款非常舒适的家用车,目前的规划是在 2022 年推出。”


谈销售


汽车行业的直销模式是特斯拉引领的,从公众的反馈来看,蔚来的 NIO House 获得的好评可能比蔚来 ES8 本身还多。当然也有威马所谓「智行合伙人」的路数。从戴雷的表述来看,也可以说在销售层面,拜腾 ≈ 威马 + 蔚来。


“对于销售模式,首先我们以后肯定也会有一个直销模式,因为未来会有很多人愿意在线上去订车或者买车。但是,我认为我们还是要有线下体验店,因为体验是客户的刚需,所以我们在上海会做第一家自己的体验店。


但上海之后,我们在其他城市会寻求合作伙伴,因为本地的销售才了解本地的市场,才能把服务做的更好,他们在控制成本和管理上最有经验,但我们一定要选好最好的方法合作伙伴。但是这个合作模式肯定不是一个传统 4S 店的创新模式,它是一个创新的合作模式。”


谈创业


这个话题就是文章开头的疑问,两位德国籍高管创办了一家深耕中国市场的新造车公司,这件事儿到底能不能成?


“中国的创业环境要优于美国很多,但是竞争也会更激烈,所以不会轻松。其实说实话,因为我和毕福康博士都是德国人,德国政府也问过我们,为什么会把这个项目放在中国,为什么不能在德国?美国也会问我们这个问题。


其实理由有几点:第一个是市场,现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,占全球 50% 以上,以后还会更大;第二个是政府的大力支持,这是做新能源汽车必备的条件;第三是资本市场,中国的投资者敢于承担这个风险;第四是中国的技术创新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,比如 AI 方面,现在有几家公司就做的非常好,可以跟美国硅谷相媲美。


特斯拉的确非常成功,他们塑造了一个非常棒的品牌,但是说实话,他们没有(认真)开拓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高端市场,我觉得是他们的失误。”


做完采访,戴雷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什么?是这个德国人中国化得非常彻底。比如对融资的观点,钱要省着花的态度;对政策的观点,要积极沟通,巧用政策助力发展,让我一度恍惚,坐在对面的是李斌或沈晖这样的本土创业者。


当然,自洽的逻辑是一回事、高效不变形的执行和市场的反馈是另一回事。我们很期待明年,拜腾加入新旧汽车势力大乱斗的那一天。




Modified o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